近期,各地村镇银行纷纷登上金融监督管理处罚名单,引发了广泛关注。曲靖沾益兴福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 “三查” 不尽职,致使贷款资金被挪用以及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曲靖金融监管分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70 万元。同时,该行董事长兼行长邵涌、客户经理丁浩和胡丽芬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给予警告处罚。
曲靖会泽长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处 20.36 万元罚款。时任风险控制部副经理苟某文也因同样原因被处 1.05 万元罚款。
右玉县长青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分行处罚款 250000 元。该行董事兼行长牛某以及运营管理部总经理田某春均因该问题被分别处罚款 15000 元。
固始天骄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 22 万元。时任风险合规和授信审批部总经理李某冉被罚款 1.3 万元。
浙江嘉善联合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多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被罚款 140 万元。包括对非营销部门下达存款考核指标并将其下达至个人,且通过赠送实物的方式吸收存款;对公贷款管理不审慎,向有权益性投资性质融资需求的村级经济合作社进行授信;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以及监管数据失真。同时,该行行长钟永明、惠民支行行长何亚华和姚庄支行客户经理郁佳南也因各自负责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被警告。
武安村镇银行原工作人员吴悠因严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处罚,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零容忍” 的坚定立场。
在天津,天津滨海江淮村镇银行因关联交易未按照监管规定来管理、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被罚款 60 万元,时任行长项劲松被给予警告处分,并另处 6 万元个人罚款。天津武清村镇银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四项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被罚款 150 万元,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监管警告。天津津南村镇银行因员工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违规向区域外企业发放贷款、小微企业及首贷户监管数据报告不实,被罚款 100 万元,时任风险总监李明及咸水沽支行行长董印杰均受到监管警告。
各地村镇银行密集被处罚,反映出当前村镇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等问题凸显了部分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贷款 “三查” 不尽职可能会引起不良贷款增加,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稳定能力。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这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可能会给银行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以及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等问题,反映出部分村镇银行在合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这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不仅违反了金融监督管理规定,也可能为洗钱、非法资金往来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极度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
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严厉处罚,表明了加强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秩序的决心。这对于规范村镇银行的经营行为,提高其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上的水准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别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促使其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金融监督管理规定。
然而,仅仅依靠处罚并不能完全处理问题。村镇银行需要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治理,完善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合规意识,确保各项业务的合规开展。监管部门也应逐步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各地村镇银行密集被处罚是一个警示信号,提醒我们要格外的重视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问题,加强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金融支持。
村镇银行要加强合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整合规制度体系。村镇银行应根据监督管理要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涵盖贷款审批、客户身份识别、资金管理等所有的环节。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合规职责,确保各项业务有章可循。例如,在贷款审批方面,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标准,明确贷款 “三查” 的具体实际的要求和责任人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过往贷款业务中的问题,针对性地完善审批制度,降低贷款风险。
二是加强员工素质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做合规培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水平。让员工了解最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掌握合规操作流程。能够最终靠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后果,增强员工的自律性。比如,邀请监管部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合规要点,提升员工对合规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强化内部监督与审计。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按时进行检查和审计。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确保业务合规开展。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如贷款业务、资金往来等。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监测系统,及时有效地发现潜在的合规风险,采取比较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四是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的变化,积极努力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对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整改落实,逐步的提升合规管理上的水准。例如,定期向监管部门汇报银行的合规工作情况,主动征求监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一同探讨解决合规管理中的难题。
五是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从银行高层领导做起,带头遵守合规制度,树立合规经营的榜样。鼓励员工热情参加合规管理,对发现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举报。通过内部宣传、表彰奖励等方式,强化员工的合规意识,让合规成为银行的核心价值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村镇银行合规管理的效果。从制度执行层面来看,检查各项合规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比如查看贷款审批流程是否依规定进行,通过抽查特殊的比例的贷款档案,核对贷款 “三查” 是否落实到位,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合规审批的贷款占比越高,说明制度执行效果越好。同时,考察员工对合规制度的熟悉程度,能够最终靠问卷调查或现场测试的方式,了解员工对制度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风险控制角度评估,观察村镇银行的风险指标是否得到一定效果控制。例如不良贷款率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若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合规管理在风险控制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再如关注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频率,数据统计显示风险事件数量减少,说明合规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
从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判断,审查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成效。查看内部审计的频率和覆盖范围,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并督促整改。如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比例越高,说明内部监督机制越有效。同时,关注员工举报渠道的畅通性和举报处理情况,若员工积极举报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且得到及时处理,表明内部监督氛围良好。
从监管反馈方面评估,留意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检查结果和评价。如果监管部门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慢慢地减少,处罚次数降低,说明村镇银行的合规管理效果在不断的提高。对比不同时期监管评级的变化,评级上升则表明合规管理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
从客户满意程度角度考虑,了解客户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合规性的感受。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询问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是否感受到银行的合规操作,如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合理收费、信息泄露等问题。客户满意程度高且未反映出重大合规问题,说明合规管理在保障客户权益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村镇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整合规制度体系。一是全面梳理现存业务流程。对贷款、存款、中间业务等各个业务板块进行详细梳理,找出有几率存在合规风险的环节。例如,在贷款业务中,分析从客户申请、审批、发放到贷后管理的整一个流程,确定每个环节的风险点和合规要求。通过实际业务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业务环节的操作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合规制度提供依据。
二是制定明确的合规政策和标准。明确村镇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的法律和法规、监督管理要求和内部规范。制定具体的业务操作标准,包括贷款审批标准、客户身份识别标准、反洗钱操作标准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行为准则,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时,将合规政策和标准以书面形式发布,并组织员工做学习和培训。
三是建立合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村镇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合规风险。能够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做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合规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评估不同业务类型的风险水平,对高风险业务加强监管和控制。
四是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制度。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对银行的合规情况做监督检查。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定期对业务部门进行审计,察觉缺陷及时整改。内部监督部门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直接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告发现的问题。同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
五是持续完善合规制度体系。随着法律和法规的变化、业务的发展和监督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对合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关注行业动态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合规政策和标准。定期对合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做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一直在改进和优化合规制度体系。
总之,村镇银行通过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制定明确政策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和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等措施,可以建立完整合规制度体系,为银行的稳健经营提供有力保障。